顯示具有 林依晨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林依晨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

蘇有朋與吳奇隆若想鮭魚返鄉 林心如《16個夏天》是一個好模式


《16個夏天》看來是2014年最叫好叫座的台灣自製戲劇,跟徐譽庭主導規劃的《妹妹》,應是金鐘五十的兩大熱門。


《16個夏天》劇照。(圖/取自16個夏天臉書粉絲專頁)


我在敲打鍵盤的當下是11月5日,這一天中天綜合台晚上8點要播《非緣勿擾》第一集。

《非緣勿擾》預告畫面,取自:http://bit.ly/1x753Qb


兩件事情看似八竿子打不著,卻有著極深的關聯。

《非緣勿擾》是中國大陸和台灣合拍的都會愛情喜劇,蘇有朋擔綱男主角、製作人與台灣元素。

先前跟幾位電影圈朋友聊天時,討論到蘇有朋、吳奇隆與林心如三人,這三人都是1970-1980年出生的演員,現在都有擔任製作人或出品人的經驗。

林心如回台灣,促成了《16個夏天》。

蘇有朋跟吳奇隆未來有沒有可能回台自製戲劇呢?我想,對這三人而言,在大陸擁有高知名度與高價酬勞,已非難事。

難處在於獲得認同。林心如與《16個夏天》團隊用行動告訴大家,台灣市場還有許多可能,只是還沒被發掘。

這件事的意義遠超過收視率數字。

蘇有朋今(2014)年擔任台灣電影《甜蜜殺機》男主角(導演為連奕琦),跟林依晨共同詮釋台灣少見的喜劇警匪片類型,從參與宣傳的積極程度,不難看出「鮭魚返鄉」的可能性。

面臨台灣、中國大陸與香港的娛樂市場競爭,台灣仍有某些自身文化積累的優勢,在台灣市場獲得認同,在香港或中國市場都是加分。

說得直白些,台灣的經濟體規模遠不如中國大陸,但還有幾件事情,台灣行,中國大陸還做不倒。例如:言論自由。

言論自由能擴大或限縮文化創意的發展。舉個簡單例子,金馬獎在華人世界的分量大於金雞百花獎,跟言論自由脫離不了關係。

我今年6月到中天電視新媒體事業部的社群媒體中心工作,短短5個月,在電視台內最強烈的感想就是,「為了台灣的網路、媒體、文化與文創產業著想,有能力的台灣人應該要全力投入自製戲劇。」

台灣內容型網站的下一步極可能落在社群影音,台灣電視台轉型時若缺乏自有內容,百分之百淪為下一個被淘汰的入口網站。

《16個夏天》回頭映證了內容為王的古典美學,即使對AC尼爾森收視率調查有諸多不信任,但我相信《16個夏天》確實在台灣電視圈引起不少討論,更是一部受歡迎的電視劇。

即使讓網路溫度計做一個《2014台灣十大偶像劇》,或請Gene (黑貘)分析一下;我猜想《16個夏天》在社群數據的表現,仍是今年台灣戲劇的領頭羊。

提到自製戲劇,大家第一個會想到三立電視台。三立在2013年自製戲劇1500小時,佔台灣整年度戲劇拍攝量高達7成,2012 年,自製戲劇的總營收達15億元新台幣,約佔三立當年營收 的27%。(數據來源:《【彭博商業周刊每週精選】三立電視台,不務正業最賺錢》)

三立電視在自製戲劇最強勢的部分,是將整個產業鏈結的營運模組串接好。我相信包括中天電視在內的各家大型電視台,都在思考或執行「自製戲劇」。

不朝自製內容邁進,台灣多數電視台最後的命運,不是被外國或中國大陸資金吃掉,就得走向倒閉之路。

電視頻道是假的,內容才是真的。

《16個夏天》告訴各電視台,即使三立電視擁有自製戲劇的豐富經驗,只要「戲不如人」,在收視率與社群數據就會敗下陣來。

東森戲劇台能買中一部《奇皇后》,卻很難連續買中三檔戲都有《奇皇后》的效果。






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

SBL式的金鐘獎 從林志傑到林依晨的啟示

先解釋啥是「SBL式的」。


SBL是Super Basketball League的縮寫,中文全名為超級籃球聯賽。


中華男子籃球隊2013年在亞錦賽與東亞運連挫中國男籃,其中又以亞錦賽的勝利較為難得,讓帶傷捍衛中國男籃尊嚴的易建聯,吞下苦澀一敗。


北京新浪網在2013年8月10日發表文章,心情複雜地點出「CBA聯賽提升中華隊!」


目前在CBA(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,Chinese Basketball Association)打拼的台灣球員皆是中華隊主力,包括效力北京隊的李學林、浙江廣廈隊的林志傑、山西隊的楊敬敏、上海隊的曾文鼎與轉戰山西中宇隊的洪志善,以及下個球季轉戰江蘇南鋼隊的簡浩。

林志傑在CBA年薪2百萬人民幣(約978萬台幣),即使他跟當年的台啤隊友創下台灣籃壇的一段傳奇,但是「野獸」原本在SBL的帳面月薪頂多十幾萬,一來一往至少相差三倍。

兩岸籃球市場資本規模差距過大,或許有人認為CBA掏空SBL,但CBA間接提升中華男籃整體實力,已是不爭事實。

回頭說題。


《我可能不會愛你》在2012年入圍8項得到7項,成為2012年金鐘獎最大贏家。

翻開2013年金鐘獎「戲劇節目獎」入圍名單:


回家(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)
含苞欲墜的每一天(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)
含笑食堂(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)
客家電視電影院—死了一個國中生之後(關關影業有限公司)
罪美麗(臺灣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)


不難發現,今年的金鐘獎星味跟資本規模同步縮減。本文純粹探討資本規模,即使入圍戲劇整體素質與創作企圖可能還比去年多元,還是不難嗅到演員(還不談許多幕後人員)西進,對台灣本土戲劇的影響。


基本上,我不反對台灣迎接市場化的自由競爭,能在產製流程中取得個人最大的幸福,遠比共體時艱、相忍為國來得有用許多。

為什麼開頭要提SBL?我只是想提及林志傑的薪水在台灣被嚴重低估的情況。



▲林志傑在浙江廣廈隊表現亮眼,成為隊中不可或缺的主力。(圖/翻攝浙江廣廈隊官網)

若是你,去不去?




CBA吸走SBL的頂級明星球員,台灣「真正的」一線男女主角自然被更優渥的待遇吸引,造成目前台灣戲劇的「二軍現象」。


林依晨在《蘭陵王》擔綱女主角。(圖/取自《ETtoday東森新聞雲》)

「在台灣練兵,到中國發揮。」是台灣的跨界現象,某些保護政策能頂多久?實際意義多大?根本也不用花時間討論。


因為事情已經發生了!


如果你是台灣人,剛好看到此文,可別以為全球化的自由競爭離我們多遠。


恰巧中國大陸很大,離我們又近。


台灣該如何融合九零年代民主化帶來的大鳴大放,與民粹鎖國後面臨不得不然的小吹小打,在全球化的資本規模優勢,以及在地化的小資品牌故事之間奔走已經成了7年級一代的共同課業。


從不少台灣網友認同淘寶遠勝Yhaoo!奇摩購物的情況來看,勢不可逆,口號比不上人性。或許SBL的台灣球員哪一天「有幸」能跟CBA在同一聯盟競賽,而來自台灣的「楊雪舞」也能在金鐘獎跟中國大陸的優秀演員共同競爭最佳女主角。


期待台灣能盡快從大鳴大放轉型到大吹大打,脫離金鐘獎的感嘆,進階為超越金雞百花獎的金馬獎。